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小學一年級我們上一年剛經歷過,這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女兒上小學前,在幼兒園讀了4年,第4年我們這裡叫大大班,也就是幼小銜接班,從第4年開始,就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入小學後的一些習慣,比如原來幼兒園是圍成一圈,現在都改為小學裡一樣的一桌一椅排列。也要完成作業,從習慣上向小學靠攏。 進入小學後,跟幼兒園的生活習慣與起居是完全不一樣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孩子送入園總是提前到達門口,等待開門再進去,從來不會遲到。這種守時習慣也就延續到了上小學,我們都養成了準時甚至是提前上學的習慣。 ... 那麼第一點,就是學習的習慣與上學的習慣要幫孩子培養好,從而更好的適應小學的節奏與氛圍。 第二點,我們因為是學位房,入讀的是本地重點小學,事先我們了解到了這所學校教學的特點,為了保證學習的質量,這所小學的老師學習進度是比較趕的,而趕出來的時間幹什麼?那就是布置大量的作業,這些作業一部分是課堂作業,一部分是帶回家作。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是想著我家孩子能跟上,可以不用報幼小銜接,而是看要入讀的學校是怎麼樣的作風,有什麼樣的特點,甚至入學後有可能教的老師,我們都事先有了了解。所以準備工作充分,女兒順利通過面試,被選入重點小學一年級的重點班,班主任為級長,從老校區調來的老師。最擅長的就是大作業量與趕進度。這些都在我們的預估之中。 ... 第三點,上小學前,我女兒已經可以熟背幾十首古詩,因為每晚的親子共讀,識字量在500左右,也養成了閱讀習慣。語言表達能力強,遣詞用句上表現突出,數學方面也具備了基本的基礎。而在課堂學習與紀律方面,也是適應起來毫無困難。 等到上了小學,通過了解同班50多位同學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都有類似幼小銜接的經驗,也有約十幾位同學這方面家長沒重視,後來學習上就比其它同學難度大了不少。 結語:很多時候,並非單純我們想怎麼做就按我們的想法來,還得看未來要入學的學校有什麼樣的作風與特點,事先做好了解。提前準備好,因為學校不會來適應我們,需要我們主動去適應學校。 做好這樣的調查與了解,再結合孩子的情況做準備,基本上一年級入學與學習就不存在什麼障礙了。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內容簡介

  就業情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與劉羅柳氏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編著

  深刻感受一位夢想實踐家的堅持精神,了解他如何在兩岸廣電界締造許多「第一」!

  翁炳榮,最早將電視連續劇的概念引進台灣,才衍生出今日熱門的「八點檔」。
  他,破天荒在中國電視界創造了全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正大綜藝》。
  他還為了心愛的女兒、享譽中日台的歌星翁倩玉,親手創作數十首歌曲,迄今傳唱不絕。
  一位懷抱廣電夢想的逃難少年,以一甲子的時光,一步步打造兩岸三地的廣播電視江山。
  從他的故事,可以一窺兩岸三地電視發展的軌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翁炳榮


  台灣台南市人,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日生於浙江杭縣,父親翁俊明是知名的抗日分子,也是第一位融合中西醫學、連續在台北、廈門、上海和香港四地執業的名醫。

  一九四五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當時逢台灣光復,中國廣播公司首次在台灣建台,翁炳榮進入中廣,擔任台灣廣播電台節目科長,為台灣投入大眾傳播業的第一人。一九五一年,被派至日本替駐日美軍總部工作,此後長駐日本,並兼任中廣駐日代表,負責聯繫國際業務。翁炳榮曾多次向中廣建議創辦台灣第二家電視台,此即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的起源。

  一九六九年七月返回台灣,擔任中視節目部經理,在中視創設初期,大力協助節目企畫製作及人員訓練,並在一九七○年首推電視連續劇《晶晶》,可說是今日熱門「八點檔」電視連續劇的濫觴。一九七五年協助香港「佳藝電視」的創建。一九八九年擔住正大綜藝公司董事長,製作節目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電視台播出,並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推出每週二小時的《正大綜藝》節目,高居中國電視收視率寶座多年,並成為公認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又在上海成立紅樓越劇團,網羅越劇的頂尖人才,推廣越劇不遺餘力。

  翁炳榮從一九四五年進入廣播事業,到二○○六年自正大綜藝公司董事長職位退休為止,六十年來從事廣播電視事業從未間斷,從事過廣播及電視的節目行政管理、節目企畫、製作與播出、劇本及歌詞寫作、音樂節目計畫執行等,並對電視界做出不少貢獻,如引進製作人制度、培養不少導播、節目製作、音樂及寫作人才,同時提倡音樂藝文節目,以及成立專業的電視樂團、合唱團、歌劇團等。

  翁炳榮在工作之餘喜歡寫作,尤其是歌詞創作,他的作品大多為女兒翁倩玉而寫,其中如〈珊瑚戀〉、〈溫情滿人間〉、〈愛的奉獻〉及〈祈禱〉等都是兩岸人民所熟悉的歌曲。

  翁炳榮長期僑居日本,妻子劉雲娥出身自台南望族,兒子翁祖模是建築師,媳婦翁靜玉從事新聞出版事業,孫子翁堯俊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女兒則是知名歌星翁倩玉。

目錄

推薦序一 夢想的實踐家 謝孟雄
推薦序二 電視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 江吉雄
推薦序三 看見我所不知道的父親 翁倩玉
自 序  我是個幸運、幸福、快樂的人

第一部
進入中廣

一九四五年,當年才二十二歲的我,為了躲避戰火,跟著學校遷往貴州偏遠的鄉
下,師生們靠著一台小小的收音機,了解外界的訊息,這讓我初次見識到廣播的
威力。戰後,隨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我如願進入新成立的台灣廣播電台服務,
開啟了邁向廣電事業之路。
01初次與廣播結緣
02總算踏進廣播界大門
03嘗試改造廣播節目
04人生中的意外
05力促中廣國樂團赴海外交流

第二部
赴日工作

一九五一年秋天,我奉命前往日本的聯合國軍總部,負責中國語廣播的心理作戰
工作,從此開始長駐日本達六十年。但我一直心繫台灣廣電的發展,因此促成台
灣舉辦前所未有的﹁電視表演﹂,讓台灣人民第一次見識到電視的威力。
06意外派駐海外
07在聯合國軍總部負責中國語廣播
08破天荒舉辦台灣首場「電視表演」
09協助與日本電視台交涉成立台視
10毅然決定結束美軍工作
11擔任中廣駐日代表

第三部
籌辦中視

一九六八年九月,中國電視公司正式成立,我奔走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
一九六九年六月,我緊急接受中視的徵召,要替將來節目的發展,奉獻己力。在
電視開播在即的強大壓力下,我在短短四個多月內,火速完成人事和節目等籌備
工作,終於為台灣電視界帶來一股新氣象。
12積極為籌辦新電視台奔走
13接受中國電視公司的徵召
14構思未來節目方向
15布建節目部人事
16率先推出電視連續劇
17規劃不同類型的節目內容
18為電視開播加緊趕工
19中視正式開播
20為台灣電視界帶來新氣象
21到美國參訪電視製作
22毅然辭去中視職務

第四部
策劃香港佳視節目

一九七四年,香港商業電台董事長何佐芝取得開辦無線電視台的執照,成立「佳
藝電視」,希望打破香港無線電視一家獨大的局面。我受邀跨海擔任節目顧問,
協助規劃製作開播節目。雖然開播順利成功,卻受限於政策因素,難以競爭,最
後只好黯然收場。
23跨足香港電視圈
24擔任開播節目製作人

第五部
為正大綜藝開闢中國電視市場

一九八九年初,積極發展中國電視事業的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正式延攬我擔
任正大綜藝公司董事長。透過與中國北京的中央電視台等電台合作,正大綜藝將
自製的節目,播送給全中國的觀眾欣賞,首播就創下綜藝性節目的收視新高。
25進軍中國電視事業
26與北京中央電視台合作
27組成正大綜藝金三角
28創下綜藝節目收視率新高
29夢想未竟之憾
30從走過一甲子的廣電舞台上謝幕

後 記
翁炳榮之廣播電視相關重要紀事
附 錄
翁炳榮創作之部分歌詞
 



看見我所不知道的父親 翁倩玉


  爸爸在家很少談工作,因此我衷心期待這本書可以讓我看見我所不知道的父親。

  在我眼中,爸爸關愛他人、為他人盡心盡力,並有博愛的精神,是位好父親。然而,我是在爸爸以前的同事和下屬,為了慶祝他八十八歲大壽而同聚一堂時,才從他們口中得知爸爸在台灣電視圈留下的豐功偉業。

  他一生為傳播界奉獻,體現了「為他人盡心盡力」的精神。約莫在成立中視後,爸爸製作了台灣首部電視連續劇《晶晶》,紅遍大街小巷;爸爸為了壓低製作費,採用台灣第一座用佈景構思的拍攝手法,而使用的轉播車,則是和NHK協調後,請對方以一美元轉讓而來。爸爸真的是位談判高手,只要他出面,什麼事都能談成,根本原因或許在於他經常叮囑我的「悅己悅人」的精神吧。

  我對爸爸有著說不完的感謝,其中之一是他為我寫下暢銷曲的歌詞。當時我年僅十六歲,中文不太好,爸爸於是以口語寫下我的出道歌曲〈珊瑚戀〉。據說因為這首歌大紅,使台灣歌壇的歌詞風格從文言轉為口語,可說是爸爸帶來的新氣象。爸爸創作的許多歌詞,充滿對人、對世界的關愛。我認為,〈祈禱〉、〈溫情滿人間〉是爸爸本人的心願,也是他替未來的孩子們描繪出的理想圖。

  關於爸爸的回憶,還有一件事讓我無法忘懷。三十年前,他對我說道:「倩玉,數位時代即將來臨,不管是電影或電視,只要用數位的方式拍攝,就能以四分之一的費用完成。我朋友的兒子們在做這行,妳要不要當導演看看?」

  當時社會上根本還沒有人知道數位攝影機的存在。

  三十年後的今天,拍攝方式幾乎都已數位化,可見英語流利的爸爸總是放眼未來,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掌握新資訊。

  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和各位一同瞭解爸爸為何有「傳播界之父」的美譽,以及他不斷為電視圈帶來震撼的歷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45448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6.8 x 22.8 x 1.5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部:進入中廣】

一九四五年,為了躲避戰火,二十二歲的翁炳榮跟著學校遷往貴州偏遠的鄉下,師生們靠著一台小小的收音機,了解外界的訊息,這讓他初次見識到廣播的威力。戰後,隨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他如願進入新成立的台灣廣播電台服務,開啟了邁向廣電事業之路。

進入中廣

01初次與廣播結緣


我初次與廣播結緣是在貴州省的赤水縣。

一九四五年二月,從廣西入侵的日軍,已逼近了省都貴陽市。我所就讀的大夏大學設在貴陽城外,決定遷往貴州偏遠地區的赤水縣。那年,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正趕寫畢業論文,所以不久就跟著到赤水去。

赤水是一個人口不足十萬人的小縣,交通極不方便,陸路難行,水路則須先到四川的重慶,再搭小船前往,縣城內只有一條大約一百公尺的街道,十幾家商店和一家食堂,稀鬆地點綴著冷冷清清的街道,一切顯得那麼沉寂,安靜得令人感到孤單,縣城內沒有報社,也沒有什麼供應外界訊息的機構,赤水像一個與外界毫無關係的孤立小城,在窮僻地區安靜地生存著。

但是,當地文風極盛,居民們也捨得對教育投資。赤水城外有一所很像樣的中學,規模不小,設備也很周全,小山頂一排整齊的二層樓房,成了我們這批大學生的宿舍,這間中學的校長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姓華僑,另外二位英語教師和音樂老師,則來自菲律賓,我因為會講閩南話,經常與他們相聚。

赤水的居民可以不知道外界的訊息,但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尤其他們三位是海外華僑,時時渴望外面世界的訊息,大家都很關心太平洋戰事的情況。黃校長有一部性能很好的長短波收音機,因此每晚我們都會坐在收音機前,收聽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以及海外各地的廣播,也聽聽音樂,知道海外的消息,可以排除他們三個人的鄉思。

見識廣播的威力

有時候我們會把收音機開到午夜才關起來,當時,中央廣播電台在晚上十一點鐘以後,有一個叫「紀錄新聞」的節目,播音員以清晰易懂的聲音,將當天發生的國內、外新聞,擇些重要的,用很慢的速度,一個字一個字播報出來,以便把消息送給報社使用。我們那時候便想到,其他同學一定也很想知道我們從收音機上得到的消息,為什麼不跟同學一同分享?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3z5BMQ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3454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水里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治療中醫田中手抖改善中醫診所二水強迫症看什麼科
溪湖失眠看什麼科 溪湖肌肉緊繃看什麼科 這間草屯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埔鹽下背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鹿谷鄉淺眠或多夢治療中醫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埔心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中醫推薦 大城白天沒精神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國姓鄉憂鬱治療中醫 鹿谷鄉肩頸痠痛中醫推薦 網路評比不錯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o今日特價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